通用名称 氟鼠酮(flocoumafen)
商品名称 杀它仗(Storm,Stratagem)
化学名称 3-(3-(4’-三氟甲基苄基氧代苯-4-基)-1,2,3,4-四氢-1-萘基〕-4-羟基香豆素
理化性质 原药为淡黄色或近白色粉末,有效成分含量 90%,比重为1.23,熔点163~191℃,闪点200℃,25℃时蒸气压为266.7×10-8Pa。在常温下(22℃)微溶于水,溶解度为 1.1毫克/升,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。
制剂由有效成分和糖浆、蓝色染料、少量有机溶剂以及蜡粉组成。闪点61℃,常温贮存稳定2年。
毒性 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,杀它仗属高毒杀鼠剂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0.25毫克/千克,急性经皮LD50为0.54 毫克/千克,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。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突变作用。繁殖试验无作用剂量为0.01毫克/千克,在动物体内主要蓄积在肝脏。对鱼类高毒,(鱼工)鳟LC500.0091毫克/升。 对鸟类毒性也很高,5天饲养试验,野鸭LC50为1.7毫克/千克。 0.005%杀它仗饵料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8960毫克/千克,0.5%母粉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406毫克/千克,急性吸入LC50为0.16~1.4毫克/升。
制剂 0.005%杀它仗饵料
作用特点 杀它仗属第二代抗凝血型杀鼠剂,具有适口性好、毒力强、使用安全、灭鼠效果好的特点。对啮齿动物的毒力与大隆相近,并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抗性的鼠有同等的效力。由于急性毒力强,鼠类只需摄食其日食量10%的毒饵就可致死,所以适宜一次投毒防治各种害鼠。杀它仗对非耙标动物较安全,但狗对其很敏感。其作用机制与其他抗凝血剂类似,即抑制动物体内凝血酶的生成,使血液不能凝结而死。
取食鼠类会在2~10天内因体内出血死亡。中毒鼠类一般会死在鼠洞内,通常在地表不会发现中毒态或死亡的老鼠。
防治对象 杀它仗可用于防治家栖鼠和野栖鼠,主要为褐家鼠、小家鼠、黄毛鼠及长爪沙鼠等。
应用技术 在投饵前要调查鼠害发生情况、鼠类发生密度、鼠洞入口及取食场所。
1.防治家栖鼠类 每间房设1~3个饵点,每个饵点放置 3~5克毒饵,隔3~6天后对各饵点毒饵被取食情况进行检查,并予以补充毒饵。
2.防治野栖鼠类 可按5×10m2等距离投饵,每个饵点投放5~10克毒饵,在田埂、地角、坟丘等处可适当多放些毒饵。防治长爪沙鼠,可按洞投饵,每洞1克毒饵即可。另外也可采用 5×20m2等距投饵,当密度为每公顷有鼠洞1500~2000个时,用毒饵1千克。内蒙古的试验表明,等距投饵效率高、成本低,并且灭鼠效果优于按洞投饵。
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,采用间歇投饵的方法,即在第一次投饵7~10天后,第一次投饵点被鼠吃掉的饵料要予以补充。
在中国登记情况 0.005%杀它仗饵料在中国己正式登记,登记号PD185-94,用作杀鼠剂。
中毒解救 该药为一种抗凝血剂,其作用方式是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。一般没有中毒症状,除非吞食了大量的毒饵。出血的症状可能要推迟几天后才发作。
注意事项
1.在使用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、眼睛、鼻或嘴。工作结束后和饭前要洗净手、脸和裸露的皮肤。
2.谨防儿童、家畜及乌类接近毒饵。不要将药剂贮放在靠近食物或饲料的地方。
3.用药后不仅要清理所有装毒饵的包装物,并将其掩埋或烧掉,将死鼠掩埋或烧掉。
杀它仗®的使用方法
杀它仗®的有效成分为氟鼠灵,是第二代单剂量抗凝血杀鼠剂,适合各种投饵方式和灭鼠环境,发挥药效快,达到100%防效所需时间较短
杀它仗®具有适口性良好,安全低毒,药效快速的优势。
穿孔蜡块具备杀它仗®常规剂型(蜡丸)的所有特点
法规要求鼠药必须固定,穿孔蜡块可被固定于投饵点,以防老鼠将其拖走
在下水道、地沟等处,可悬挂使用,以免被水冲走或被污泥覆盖污染
穿孔蜡块保证老鼠只能在投饵点取食
除此之外,杀它仗®采取间歇投饵技术,仅需21天的程序,即可完全控制鼠害,消灭鼠群——这比需要每天反复投饵的不饱和投饵方法,更节省时间及费用,减少可能对环境和人畜产生的危害:
首次投饵,老鼠取食后3-5天死亡
如需控制新鼠,5-7天后投饵
14天后再次投饵彻底控制剩余的老鼠
具体操作:
1. 施饵时,需佩戴没有接触过其它毒饵的优质橡胶手套,防止污染药饵而降低其适口性。
2. 控制大鼠:
大鼠趋向于向墙根及水源移动,喜欢在覆盖物下进食。
所以将药投放在鼠洞之间,并与其进食、进水区相隔约10米处(鼠害严重区域可隔开5米)。每处投药点投2-3粒药块。
3. 控制小鼠:
小鼠洞穴范围有限,不需要定期进水。
所以将药投放在小鼠活动明显区域(如:小鼠粪便集中处),每隔两米投放一片。
注意将药投在较为隐蔽区域,防止室内其他动物误食。